【癌症症兆

images.png

  • 嚼檳榔者口腔粘膜出現白斑或硬塊。
  • 咽喉有多發性息肉。
  • 重度抽煙者氣管粘膜出現變異細胞。
  • 痣變大、變形、顏色改變、邊緣不整齊、潰瘍。
  • 皮膚局部粗糙。顏色加深、潰瘍不癒。
  • 有長期性膽囊、膽管、腎臟及膀胱結石。
  • 大腸息肉切片,證實為腺瘤。
  • 子宮頸抹片及切片,證實為上皮贅生。
  • 乳房腺瘤切片,證實有增生及變異細胞。
  • 食道炎切片,證實細胞分化不良。
  • 萎縮性胃炎切片有腸上皮變異。
  • 骨髓再生不良(MDS)症候群
  • 肝硬化併發肝內結節。

癌症是什麼】

  1. 是一團不遵守正常細胞的生長規則,繁生過多的細胞群。
  2. 長到一定程度後,形成一個腫塊,並壓迫旁邊的組織造成症狀。
  3. 中期以後會誘導新生的血管,而轉移到全身。
  4. 1公分大小時,細胞數約有10億個,在10公分大小時,目前很難醫治。

 

癌症如何生成  

  1. 致癌基因的活化。

2. 抑癌基因的功能喪失。

中醫說法:酸性體質、寒性體質、無氧體質者,身體有毒素,就產生癌細胞來分解毒素。

酸性體質: 喜食魚肉奶蛋類、少食蔬菜水果、喜食加工食品、日夜顛倒者、吃化學品、農藥蔬果。

 

【癌細胞的成長】

1. 分裂10代,細胞數103

2. 分裂20代,細胞數106  大小約0.1公分,會長新生血管去轉移其他器官。

3. 分裂30代,細胞數109  大小約1公分,重量約1公克,才能被檢出。

4. 分裂40代,細胞數10 12,大小約10公分,重量約1公斤,會死亡。
癌細胞如局限在表皮,就稱為原位癌,基本上是可以治癒的,

若突破表層深入組織,就稱為侵襲癌。

 

【癌細胞分期】

第一期:腫瘤只侷限在一處,沒有擴散跡象。
第二期:腫瘤已擴散到鄰近的淋巴結,但沒有波及其他器官或組織。
第三期:腫瘤除了擴散到鄰近淋巴結外,還波及附近器官或組織。
第四期:腫瘤已擴散到遠處的部位。
  現在被廣用的臨床分期系統叫TNM T:腫瘤,N:淋巴結,M:轉移或擴散。英文字母後的數字顯示發展的狀況,如:T2N1M0,即代表腫瘤的直徑2公分,癌細胞已擴散到鄰近的淋巴結,但無其他器官的擴散,這是屬「癌症第二期」。


下載.png

 

【癌的高危險因素】  

癌症種類

高危險因素

肺癌

菸。二手菸、暴露於危險物質如石棉中。

肝癌

肝硬化、慢性肝炎、B型肝炎帶原者、家族史、

大腸直腸癌

脂肪攝取過多、多發性瘜肉症家族史。

乳癌

家族史、過胖、晚婚、有乳癌基因BRCA-1BRCA-2。

胃癌

萎縮性胃炎、惡性貧血、胃腺瘤性息肉、胃切除術後。

子宮頸癌

子宮頸抹片第三型變異以上、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多性伴侶。

卵巢癌

懷孕次數較少、乳癌基因BRCA-1BRCA-2

泌尿器官癌

抽菸、雪茄、喝酒、嚼檳榔。

皮膚癌

過份暴露太陽、農藥,曾嚴重曬傷、有家族史、烏腳病流行地區。

 

【癌症預防】
 1. 首先排毒:綠藻、藍藻、海帶、木耳、地瓜、高纖。

2. 飲食改善: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減少高脂、煙燻、燒烤、醃漬、添加物。

3. 生活習慣改善:減少致癌源,包括菸酒,減少促癌因子,如過度肥胖、生活不正常、過勞、壓力。

4. 適度運動,心肺功能、新陳代謝、含氧量提高。

5. 定期的癌症篩檢。

 

【治療期間產生的問題】

  • 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 噁心、嘔吐。
  • 味覺改變。
  • 口乾。
  • 口腔潰瘍。
  • 吞嚥困難。
  • 便秘。
  • 體重增加。

 

【癌症飲食的迷思】

* 吃太營養會使腫瘤長得更快?

這是錯誤的,癌症患者反而更需要注意營養補充。癌症病患會發生嘔吐、腹瀉、便秘、白血球減少,食慾下降、營養物質攝取不足的情形,營養支持是惡性腫瘤綜合治療中極為重要的一環,適當的營養攝取可使身體更有體力及增加身體的自然抵抗力,能應付因治療帶來的壓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賴永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