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排行榜第一名的大腸癌

余姓名歌手的女兒得到大腸癌, 榮總開刀,讓我們再度注目這個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4.4.15公佈2011年發生人數最多的前10大癌症,排名和2010年一樣,依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值得重視的是2011年有四大癌症罹癌人數超過萬人,大腸癌14087人、肝癌11292人、肺癌11059人、女性乳癌156人,人數均比前一年增加….

 images (1)  

結腸直腸癌是什麼

大腸是消化系統的最末段,包括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礦物質、與極少數的養分,並排出未吸收的殘渣與腸道的代謝物。

大腸直腸上的任何組織細胞都有可能發生癌變,但主要癌變是表皮細胞,其發生的腺癌佔大腸直腸癌症的95%以上:包括: 1.類腺癌: 原發於腸道壁上具內分泌功能的細胞。2.肉瘤癌: 由腸道上結締組織長出的癌症。 3.淋巴癌:由腸道上淋巴結或其他淋巴組織產生的癌症。

一般而言,大腸癌很溫和,從腫瘤長出來到出現症狀要經過5〜10年,早期大腸癌沒有症狀,一旦有症狀,大多已是治療效果較差的第3期或第4期了。我們需要特別注意。

 

發生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有那些? 

l   家族史:一等親的家族史,得到結腸直腸癌的機會諸一般人高約二至三倍。

l   曾患結腸直腸癌者:曾罹結腸直腸癌,治療痊癒後,以後在大腸其他部位長出新腫瘤的機會很高。

l   有腸道息肉者:有腸道息肉的人,得到結腸直腸癌的機會相對增加。

l   中老年者:結腸直腸癌的病人90%以上都在50歲以上。

l   慢性大腸炎者:有潰瘍性大腸炎者,發生癌症的機會亦大。

l   愛吃高油低纖飲食者:高油、低纖食物會增加得到結腸直腸癌。

l   不愛運動者:不運動的人比有固定運動的人較易得到結腸直腸癌。

l   荷爾蒙:例如動情激素可影響腸道黏膜,因此停經後婦女得到大腸直腸癌的機會大增。

 

大腸直腸癌如何發生的

大腸黏膜表皮細胞產生不正常的增值→慢慢堆積長大變成息肉、腺瘤→腺瘤變大→腺瘤細胞癌變→變大→侵犯蔓延。

 

◎大腸直腸癌的臨床症狀

  • 排便習慣改變:例如突然發生慢性腹瀉,便秘。
  • 糞便漸漸變細
  • 排泄黏液
  • 糞便帶血
  • 有便意卻大不出。
  • 腹痛:疼痛並無特異性,腹痛常不侷限於一處,位置也時時改變。
  • 貧血:腸瘤慢性出血,量少又長久,許多大腸癌的初期症狀就是貧血,不易以肉眼從糞便發現出血,常須靠潛血反應檢查。
  • 食慾不振:如其他許多癌症,大腸直腸癌也可能引發胃口不佳,食慾不振。
  • 體重減輕:大腸直腸癌在腫瘤阻塞,腹痛,營養攝取不良,腫瘤轉移都會使體重逐漸下降。
  • 腹部腫脹:有些是因腸阻塞,大便堆積於腸內,腹部可觸診到腫瘤。
  • 轉移至其他器官:有些病人是因其它臟器問題才被診斷出大腸癌,例如轉移至肝臟引起黃疸,轉移至肺部引起呼吸困難,轉移至骨頭而引起疼痛。
  • images   

美國聯合癌症委員會(AJCC)對大腸直腸癌的分期

0期:原位癌,沒有局部淋巴結之轉移,沒有遠處轉移。

1期:腫瘤在原地侵犯到黏膜下層或肌肉層,但沒有局部淋巴結之轉移,沒有遠處轉移。

2期:腫瘤侵犯穿透肌肉層至漿膜層及大腸及直腸周圍組織,但沒有局部淋巴結之轉移,沒有遠處轉移。

3期:腫瘤直接侵犯至其他器官,有局部淋巴結之轉移,但沒有遠處轉移。

4期:腫瘤直接侵犯至其他器官,有局部淋巴結之轉移,也有遠處轉移。

 

大腸直腸癌的診斷方法 

  1. 1.      糞便潛血反應

潛血就是肉眼觀察不到血液,代表消化道有某部份出了問題。目前政府正努力鼓勵大眾做此項檢查,各大醫院都有此檢查。

 

  1. 2.    肛診

直腸肛檢是最基本、最簡單的篩檢。利用醫師手指觸摸一下肛門,即可知道肛門有無病灶、糞便顏色是否有改變、有否有血。有經驗的醫師利用肛診可分別痔瘡、良性的息肉、癌症、癌症侵犯的深度。

 

  1. 3.    大腸造影術 

由肛門灌入鋇劑造影,再經X光照相,可以檢查出腸內是否有不正常的病灶,例如腫瘤、狹窄、憩室等等。而這種造影可再分成一種鋇劑的單一造影,這是不加空氣的,另一種是雙重鋇劑造影,這是要灌入空氣的,可找出患者是否有早期的腫瘤,或黏膜上的病灶,不過會較不舒服,花費的時間也較多。 造影術的診斷沒有內視鏡那麼準確。但作為初步篩檢還是不錯的選擇。

 

  1. 4.      大腸內視鏡檢查

有沒全身麻醉與全身麻醉的無痛檢查法。在發現腸道內有不正常的病灶時,也可經由內視鏡做切片檢查,同時也可經內視鏡立即移除息肉。

 images (2)  

大腸直腸癌的預防

l  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

l  少吃高脂肪食物,尤其動物性脂肪。

l  少吃紅肉與加工食品、不吃高溫燒烤食物。

l  多攝取蔬菜、水果等高纖食物。

l  晚餐不要吃太飽,避免食物未消化在腸胃中囤積、發酵。

l  多吃鈣質,可以預防發生大腸癌。

l  少喝啤酒,澳洲墨爾本大學指出喝啤酒多的人,發生直腸癌之機會比較高。

l  規律的運動,可促進腸胃道蠕動,降低結腸直腸癌發生機會。

l  停經後婦女給予雌激素代替療法 ( ERT )可預防大腸癌,不過也可能增加肺癌和子宮癌的機會。

l  不忘例行健康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賴永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