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 周 病

images.jpg   images (1).jpg

【何謂牙周病】

牙周病就是牙齒周圍組織(Periodontium)的疾病,包括覆著在牙根上的結締組織、齒槽骨、最外層的牙齦俗稱「牙肉」、以及牙周韌帶等處的疾病。

牙周病也就是牙齒地基的疾病。

常見的慢性牙周病一般可分為牙齦炎和牙周炎,這兩種臨床症狀不盡相同的疾病,一般統合稱為牙周病。
1: 牙齒與牙齦交接之處所堆積的牙菌斑,造成牙肉發炎

     紅腫,破壞牙齒的齒槽骨,形成牙周病。

【台灣牙周病的罹患率】

台灣成年人牙周病的罹患率高達九成。

牙周病是三十五歲以上成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
 

【牙周病的發生處】
1. 牙齦組織→牙齦發炎、牙齦發紅、腫脹、隱痛、刷牙流血是常見的症狀。


2. 牙齦下方的齒槽骨和牙周韌帶→齒槽骨和牙周韌帶都受到破壞分解,咬東

  西變得酸軟無力,牙齒鬆動。牙齦和牙齒之間剝離形成囊袋,食物殘渣極易掉入囊袋內,再受到其內孳長的細菌利用、發酵而產生口臭,嚴重時會有膿腫、發燒等現象。
 

【牙周病的警訊】

牙周病為慢性疾病,一般臨床症狀並不明顯,除非急性發炎引起腫痛或牙齒定期檢查,才會被診斷出來。

u牙齦由健康的粉紅色變成暗紅色。

u牙齒對冷熱敏感。

u牙齦紅腫,疼痛。

u刷牙時牙齦易流血。

u咀嚼無力。

u牙齒鬆動、移位、牙齒顯得較長。

u口臭。

u牙齦容易產生膿皰。

u齒間出現裂縫。

u牙齒不明原因的脫落。

 

【牙周病的主要症狀】

  1. 初期→是為牙齦炎,刷牙時牙齦會流血。
  2. 次期→牙根與牙齦間溝隙變深,形成牙周囊袋。
  3. 中期→是為牙周炎,牙齦發炎及齒槽骨破壞、生膿、口臭、牙齒動搖等。
  4. 後期→若沒有治療,最後在無感覺的情況下牙齒會脫落。

2: 牙周病的各種症狀

【牙周病的原因】
1. 細菌

■ 牙周病的主要元兇是受一種叫做『牙菌斑』的細菌所感染造成的。牙菌斑留存在牙齦附近,以牙齒、口腔黏膜、唾液為溫床。一毫克的牙菌斑約有一億個細菌。

■ 牙菌斑內同時有十餘種毒性很強的「厭氧性細菌」,這些細菌不但會侵犯牙周圍組織,而且細菌本身及其所分泌的毒素,會促進牙齦組織內產生高度破壞性的免疫反應,使得牙齦、牙周韌帶和齒槽骨產生崩解、破壞。

 

2. 抽煙

■ 尼古丁會抑制多核白血球的抗菌功能,使身體防衛牙周菌的能力受到影響,造成牙周病的惡化及蔓延。

■ 牙周病治療後若有抽煙習慣常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也會提高復發率。

3. 青春期、懷孕、更年期
■ 婦女在懷孕其間身體上荷爾蒙的大改變,會促使牙周病菌數目大增, 

    並且加重原本即有之牙周問題,所以牙齦發炎的比率因而大增。

■ 停經後婦女患有骨質疏鬆症者,其下顎骨的骨質密度比沒有骨質疏鬆症婦來的低許多,且牙齒喪失的數目也較多。

4. 壓力
5. 藥物
6. 磨牙
7. 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因身體免疫系統改變,影響牙齦組織膠原纖維代謝,所以延緩牙周組織的癒合能力,加速齒槽骨喪失,所以血糖控制不佳的病患,牙周治療效果也較預期差。

■ 臨床數據指出,45歲以上如果患有糖尿病及抽煙的人,會較沒有糖尿病、沒抽煙的人,多20倍機會得嚴重的牙周病。

8. 其他全身性疾病: 如白血病、愛滋病

  一般慢性牙周病患者,10年左右才可能產生齒槽骨侵蝕達1公分深度。受 愛滋病毒侵犯的牙周破壞,可在短短3~4月時間,產生高達1公分深度。

■ 除深蝕外,在牙與牙間的牙齦出現凹狀糜爛,甚至骨頭外露而感劇烈疼痛。


【牙周病的形成階段】
1. 牙齦炎 (Gingivitis)、牙結石:
 ■ 在牙齒與牙齦交接處有深度約為0.1~0.2公分的一道溝槽,稱之為牙齦溝」

  在此,若口腔清潔不良,堆積很多食物殘渣,引起細菌大量的生長,會形成所謂的「牙菌斑」

細菌本身和它所產生的毒素會滲入牙齦內造成「牙齦炎」。牙菌斑如果不除去,會在囗中逐漸鈣化變硬,形成「牙結石」,新的牙菌斑又會很快地在粗糙的牙結石表面上再繁殖,愈積愈多。

■ 臨床上可見到牙齦腫脹,顏色變成暗紅色,非常容易流血。患者會有囗臭的情形。在這一階段的因發炎仍未侵人齒槽骨內,所以在X光片上沒有發現特別的破壞。


2. 輕度牙周炎 (Mild Periodontitis):

■ 當牙齦發炎持續進行著,並對牙齦內的齒槽骨與牙周組織破壞時,牙齒與牙齦之間即漸漸分離形成一道大裂縫,我們稱之為「牙周囊袋」。細菌和食物殘渣更容易在牙周囊袋內堆積,加上刷牙也不容易到達這麼深的囊袋內來清除裡面的細菌,因此,發炎會向更深層的牙周組織擴散。當此種炎症使得牙齒周圍的齒槽骨也遭破壞時便稱之為「牙周炎」

■ 臨床上,可看到牙齦紅腫發炎, X光片可看到齒槽骨開始被破壞的跡象。
 

3. 中度牙周炎 (Moderate Periodontitis):
■ 當牙周韌帶破壞,齒槽骨喪失後,如果沒有及時處理,會隨著骨頭的流失

   而牙周囊袋愈來愈深

■ 臨床上牙齦會持續的發炎,甚至有膿包。牙齒會因牙齦的萎縮而使「牙根暴露」,出現無力咀嚼、對冷熱敏感。X光片上可見牙齒周圍的齒槽骨被破壞而呈不規則的凹陷,牙根大約僅剩一半留在齒槽骨內。

 

  1. 重度牙周炎 (Severe Periodontitis):
    ■ 此期齒槽骨已大量流失、牙齒大動搖、甚至牙齒產生明顯的「移位」

牙縫變 大造成「囗齒發音不清」的問題。

■ 患者囗內常會有不定期的化膿、紅腫,囗臭加劇。最後牙齒會自動脫落。■ 在X光片上可見到牙齒周圍的齒槽骨被破壞僅剩1/4或幾乎吸收殆盡。

 

【牙周病vs.全身的健康】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口腔健康是為全身健康之本,牙周病感染也會影響全身的健康:
■ 牙周病患者發生心肌梗塞與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
■ 嚴重牙周病患者若併有糖尿病患,血糖值較難控制
■ 嚴重牙周病的孕婦產生早產兒或體重過輕的機率,是一般孕婦7~10倍。
■ 牙周病病患常年臥病安養院中,較易罹吸入性肺炎

 

【牙周病之預防】
  牙周病的罪魁禍首,是附著在牙齒上的細菌叢-牙菌斑,預防牙周病首要工作

 是控制菌斑的成長,其次是不使毒性強的厭氧菌有滋長的機會。
1. 正確的潔牙
 正確的潔牙是減少菌斑最有效的方法。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牙縫隙,及牙齒與牙

 齦之間的牙齦溝,是清潔上最易忽略的死角,因此牙刷必需放置在適當的位置與角度,甚至配合牙線的使用,才能確實有效的清除菌斑。

 

2. 定期口腔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定期口腔檢查,不但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而且家庭中若有年紀輕便有嚴重牙周炎的患者,建議其他家庭成員也要作適當的檢查。

3. 均衡的營養增強個人的抵抗力,以減少細菌逞強的機會。

  1. 避免抽煙、檳榔。
  2. 漱口水或藥物,只能作為輔助工具
    漱口藥水、藥物等並沒有足夠時間接觸到深藏在牙齦下的菌斑,因此效果不彰, 此外,若長期使用目前最有療效的chlorohexidine,會使牙齒染色,或舌頭麻麻,故漱口藥水並非適當的長期潔牙方法,只能做為清潔輔助配角。

6. 消除精神壓力

壓力會減低本身的免疫力,增加牙菌斑的增生。

7. 磨牙或缺牙後要速重建

沒有重建時會造成牙齒移位,導致咬合不正,不但加速牙齒的磨耗,且會加速牙周病的進行速度。

【牙周病的治療】
1.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牙周病治療的金科玉律。

2. 醫師與病人的配合,穩住病情

患者要自我維持高標準的口腔衛生,若只靠牙醫師單獨處理,牙周病的復元速度會緩慢,甚至讓牙周病再復活,毀滅牙醫師辛苦完成的牙周病醫療成果。

  1. 毅力
    患者需要決心與耐心,來長期的建立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
  2. 時間

■ 基本治療一般需要6次,前3~4次需一星期來1次,把牙根徹底刮乾淨,基本治療至少約6週,如要動到手術,術後需再觀查三個月。

■ 如果錯過初期的牙周病治療,將更艱苦才能治療牙周病。

【牙周病治療的階段】

1. 訂出適合的治療計劃

利用臨床的測量、X光評估,了解牙齒、牙周受破壞的程度,訂出治療計劃。
2. 基本治療

第一階段→控制牙齦發炎。

■ 口腔衛生教育。

■ 清洗牙齦下牙結石。

■ 牙根整平手術。

第二階段→徹底去除牙周囊袋部的牙結石,完全控制發炎。

3. 牙周手術
牙周病手術是小手術,不需要住院,術後只有輕微的不舒服,不會影響作息。

 

4. 定期保養

稱為「支持性牙周治療」。治療後要做定期回診和保養,才可永保健康。

圖3: 治療後,仍需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並定期檢查

【牙周病手術後的症狀】
1. 牙齦會有部份退縮,且可能不會還原: 這是因為發炎而腫脹的牙齦經治療消

   腫後,會變得較健康且結實的緣故。


2. 對於冷熱或某些水果會比較敏感: 治療過後,由於牙齦退縮,牙根外露,對

  冷熱或某些水果會敏感,這種情形通常3~4天會改善,少數人可能要1~2個月。


3. 會搖動的牙齒治療後可能還會搖: 這是因為地基本來就太少的原因。

 

【Q & A】

1: 什麼是牙周病?

A: 牙周病就是牙齒周圍組織的疾病。
2: 牙周病的成因是什麼?

A: 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牙菌斑,牙菌斑的主要成份是細菌。牙齒表面堆積著一層黃白色略呈顆粒狀的東西,這就是一層牙菌斑。

3. 火氣大是造成牙周病的主因嗎?
       A: 不是, 細菌才是元兇。火氣大時可能扺抗力會下降, 此時細菌更為跋扈

  罷了, 即使火氣超大也不會使牙齒動搖。

4. 牙周病常見的症狀有那些?

A: 早期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因此很多牙周病就被忽略了,等到有自覺症狀時,牙周病已進行到某種程度了。常見的症狀有牙齦(牙肉)紅腫、流血,牙床悶悶的不舒服,更嚴重時可能會痛、化膿,甚至牙齒搖動。

5. 牙周病是絕症嗎?
        「及早預防 及早發現 及早治療」就不是絕症。若病患本身不能勤刷牙

 或是刷牙方法不對,加上治療後無法定期回診,當失去所有的牙齒地基後,就真的是絕症了。

6. 牙周病如何治療?

A: 治療的首要是「徹底清乾淨」。病人要將口腔清乾淨,醫師再將牙肉深部的地方清乾淨。其次包括:口腔衛生教育、基本治療、手術、定期的檢查及保養。

7. 牙周病的治療效果如何?

A: 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皆可恢復健康,保住原來的牙齒。

8. 牙周病不治療會有什麼後遺症?

A: 會牙齦腫痛、牙齒搖動、不能吃東西,甚至於需要拔牙,造成沒齒難忘。

9. 發現有牙周病,可以日後再治療嗎?
       A: 不行, 拖得越久, 破壞得越多。要把握時機,提早治療。

否則細菌不斷侵蝕齒槽骨, 會使牙床愈來愈薄, 連假牙也難製作。

10. 治療牙周病是否只挑嚴重的部位處理?

       A: 牙周病是侵犯全口多顆牙齒,若是挑一、兩顆來治療,其他未治療的

病牙會形成感染源,感染其他完好或已治療的牙齒。

11. 每天都很用心刷牙,為何還會牙周病?

A: 是潔牙要領不對。常見的錯誤有:刷牙的方法不對、沒有用牙線、依賴漱口藥水、迷信沖牙機等等。

12. 沒有吃早餐、午餐等,也要清潔口腔嗎?

A: 不吃早餐也要清潔口腔。因牙菌斑的主要成份為細菌,它會不斷地滋長的,所以要每天都做數次口腔清潔的工作。

13. 刷牙常被忽略的地方?

A:大臼齒的內側(舌側),是常被忽略的地方。

14. 一天要清潔口腔幾次?

A: 次數不是很重要,徹底才是重點。每天好好地刷牙及用牙線來維持口腔健康。

15.洗牙是牙周病治療嗎?
A: 洗牙除了把牙齒洗白外最大的功用是可除去牙齦溝邊緣致牙周病因子的牙結石。洗牙是最基本的牙周病治療。尤其是對牙齦常發炎、易流血者功用更大。

16.牙齒會越洗越薄?

A:「牙齒會越洗越薄、齒縫會變大、牙齒會敏感等等」,這些都是錯誤觀念,洗牙會洗去很多齒縫結石,讓人有覺得齒縫變大了的錯覺。

靠近牙根的地方因為琺瑯質幾乎是很薄的,因此洗牙後會比較敏感。
17. 藥物、漱口水、牙膏對治療牙周病有效嗎?
       A: 牙周病應以徹底清除齒垢為治療原則, 其他藥物治療均為輔助角色,

太相信漱口水可徹底清除齒垢,可能會誤事。

18. 年紀大是造成牙周病的主因嗎?
A: 不是, 細菌才是元兇。年紀大所導致的自然牙周耗損, 十分有限。

年紀大了若有口腔健康習慣也不會牙齒動搖。

19. 吃檳有益健康,可以預防牙周病 ?

A: 不對,嚼食檳榔的人還是一樣有不少人得牙周病。

20. 牙周病與牙髓炎的治療原則相同?

A: 牙髓炎的治療是針對已損牙齒來處理,牙周病則是同時全面全口處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賴永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