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腎--遠離新國病
長庚醫院毒物專家林醫師最近因病辭世,享年55歲,經報導才知他洗腎數十年,這是由腎臟病所引發的多重器官功能衰竭。這給了我們一個警惕,一個腎臟病會牽拖許多器官來一起滅亡。
台灣有270萬人罹患腎臟病,平均每8個成年人,就有1人罹患慢性腎臟性疾病,慢性腎臟病的第3期至第5期病人高達115萬人,平均每1.2小時,就新增1名洗腎患者,全國需洗腎者高達5〜6萬人,台灣洗腎率高居世界第1位, 1年平均花掉健保費近300億元,已超越糖尿病的百萬人口,成為台灣新國病。
因腎臟病初期不痛不癢,所以易被忽略,直到有感覺時已到惡化期了,此時期雖經治療卻已經無法挽回腎臟原本機能。最可怕的是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會和腎臟病串聯成為「共病現象」,原因是血糖、血壓都會影響腎臟對排泄廢物以及平衡水分的功能,而血脂控制不好,也會對腎臟血管壁造成傷害及病變,因此有三高的人,要特別注意平常一定要好好控制三高疾病,來降低對腎臟的傷害,否則當洗腎時就醫竊來不及了。另外,早期發現腎臟病與治療是非常非常的重要。65歲以上老人、糖尿病人、高血壓患者、腎臟病家族史者,應該每3個月就做一次腎功能檢查,來確保自身健康。
腎臟的主要功能
中醫所說的敗腎是指性功能方面的問題,與我們所說的腎臟負責過濾吸收與排泄的功能不一樣。腎臟負責過濾血液中的雜質、維持體液和電解質的平衡,最後產生尿液排出體外,也就是說做出一個好尿,將「原尿液」中有用的成分再吸收,將沒用的毒素,多餘的水排出,需要排泄的物質,包括過多的水份、新陳代謝後的廢物及過多的電解質等,這些尿液中物質的含量有時候會多,有時候會少。完全依賴腎臟來決定排出量,因此腎臟的主要功能與其說是排泄,還不如說是「調節」來的恰當。
腎臟除了做尿之外,同時也具備內分泌的功能包括分泌腎素、分泌紅血球生成素,活性維生素D以及調節血壓等,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損傷腎功能的危險因子
慢性腎功能障礙是有些外來的因素使腎功能發生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傷害,這些外來的因素一般稱為危險因子。慢性腎功能障礙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也就是說這個病是一條單行道,只會往前惡化下去而不會往後痊癒。
1. 藥物:為主要危險因子,其中最常見的的是止痛劑及抗生素,其他
如利尿劑的使用不當,也可能引起體液的流失而加速腎功能惡化。
2. 高血壓: 腎臟病患者常併發高血壓,而高血壓本身又會惡化腎功
能,兩者互相形成惡性循環象,因此腎臟病人對控制高血壓極為重 要,不能有高血壓症,否則雪上加霜。
3. 鹽份及蛋白質的攝取不當:許多腎臟病人都會被醫生囑咐要「限鹽少肉」。 鹽份攝取時要非常注意以下這個知識,當腎臟病人同時有罹高血壓或水腫症時,當然要嚴格限制鹽份攝取量; 但輕度或中度腎臟病人若沒有合併高血壓或水腫時,鹽份吃得太少反而可能會加速腎功能的惡化,因此腎臟病人之飲食需與專業醫師討論,千萬不要自作主張或認為偶而吃一下沒有關係,這常常的偶而就是生病之源。
4. 尿路感染:也會傷害腎功能,由於尿路感染經常沒有明顯症狀,
因此不易被察覺。
預防慢性腎臟病
1. 勿亂吃消炎止痛成藥
前面有提到藥物是危害甚功能的第一殺手,有研究統計指出,腎臟病氾濫與台灣人長期濫用消炎止痛劑有關;不管是非類固醇止痛藥(如阿斯匹靈)或乙醯胺酚類的止痛藥,都可能會導致腎功能衰竭;如果長期服用不但可能會引發腎臟病變,亦可能會終身洗腎,甚至引發癌症。
2. 勿亂吃中草藥
很多人說中藥沒有副作用,可以放心的吃,據洗腎中心統計,約有20%的尿毒洗腎病人是因亂吃中藥所導致的。有病沒病吃所謂的補肝丸、補腎丸、大補丸、減肥茶等,最終淪為洗腎族。
最近含「馬兜鈴」的中草藥很引起注目,長期服用活血化鬱的「天仙藤」、利尿的「關木通」、治胸悶的「青木香」,治關節炎的「廣防己」,都可能造成慢性腎衰竭,並會引發上皮細胞癌;根據統計,洗腎病人罹患泌尿道上皮細胞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0倍到40倍,洗腎2年以上,就有可能致癌。
3. 藥控制好血糖與血壓
前面提過血壓過高會破壞腎臟之微細血管,因此高血壓病患最好把血壓控制在收縮壓130mmHg以下,舒張壓80mmHg以下。
血糖過高會導致血管的病變,影響腎臟血流量,造成腎功能下降;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能控制飯前血糖應110mg/dl以下;飯後血糖140 mg/dl以下,糖化血色素7.0%以下,這樣才能預防腎臟病發生。
4. 要控制蛋白質攝取量
慢性腎功能障礙的人,若要延緩病情惡化,必須在飲食上減少蛋白質的攝取量,因為過多的蛋白質會增加尿毒的產生與累積,讓腎工作過勞,傷害腎功能。
減少蛋白質攝取後,必須增加醣類及油脂的攝取量,醣類攝取可占60%、油脂占30%,這樣身體才有足夠的熱量維持體能與轉換成體內蛋白質。
5.喝水適量,勿長時憋尿
很多人因沒時間上廁所或不方便,都會有不敢喝水與憋尿的習慣,由其是女性,這兩項習慣也是傷害腎臟的因素。正常人每天要喝足夠的水,如果有尿意就要上廁所,以避免毒素堆積、腎結石形成。
另外,慢性臟病患者常會有少尿的情形,患者的喝水量的計算是前一天的尿量加上700c.c。
尿量少的患者,可能腎臟有問題了,就不能牛飲來增加尿量,因為腎臟有問題你在喝大量的水,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排泄不了就會形成水腫。
6. 養成規律的運動
適當的運動可以控制體重、血壓、血糖,腎臟病患怕血壓、血糖的雪上加霜,所以除了注意腎臟病的治療外,也必須維持適當的運動來控制體重、血壓、血糖,避免疾病惡化; 若整天躺在床上,那麼身體機能會逐漸衰退,要恢復以往的抗力,必須花很大的時間和精力來調整。
腎臟病的自我觀察
- 每日排尿量少於500cc,或多於3000cc。
- 尿液渾濁或泡沫(蛋白尿)難消失達兩天以上。
- 尿液有血色。
- 身體有水腫現象。
- 有高血壓或貧血現象。
- 常會感到噁心、疲倦。
- 有腰痠情形但不是由肌肉拉傷或發炎所引起。
- 持續不明原因的感冒、發燒。
若有其中一個以上的症狀可能是腎臟病所發出的警訊,要馬上去醫院檢查,主動了解身體狀況,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遠離腎臟新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