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尿滴皮鞋的攝護腺癌

images (2)   

在同一個社福單位非常優秀的志工阿茂伯,今年春天因攝護腺癌而享年66歲。他是在全身健檢時才發現攝護腺有問題,後就在T大和O癌症醫院等大醫院做放療及化療與住院療養,並兩進安寧病房,可是仍舊快速惡化,在最後時日,我去他家陪伴照顧他,發現他是有尿意但就是尿不出來,對他搓揉膀胱及尿道,並學哄小孩一樣的噓尿,兩個小時之間連尿滴皮鞋都沒辦法,只有勉強排出數滴血,折騰了一個早上,最後我決定後送到TZ醫院掛急診做人工導尿,排出近千CC尿液,可想像茂伯的辛苦。

 

攝護腺癌是40歲以後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女性沒攝護腺所以沒此問題,發生率會隨年齡增加而增加,目前是歐美男性癌症的第一名,台灣的發生率雖不如外國人那麼高,但近年來的罹患人數卻急劇上昇,根據衛福部統計: 1999年每年每十萬人口有4.97人死於攝護腺癌,佔男性癌症死亡原因第九位,到2005年,每年每十萬人口有7.9人死於攝護腺癌,在男性癌症死亡原因更提升到第七位。目前是男性第六位最常見癌症。

 images (1)  

攝護腺癌臨床症狀

   初期: 攝護腺癌症早期通常是沒有任何難以忍受的症狀,難以發現,或許有尿急、尿流變細、排尿斷斷續續、尿完後有殘尿、夜尿、膀胱無法排空的感覺等症狀,這些和良性攝護腺肥大症狀差不多,會被忽略掉。

   後期: 攝護腺癌症已擴散至別的器官引起疼痛時才被發現,當侵犯到貯精囊時,射精時會疼痛或精液帶血,當轉移到骨骼時會引起骨骼疼痛,當壓迫到脊椎時會有神經方面的症狀。

 

攝護腺癌診斷

  • 肛門手指觸診:是最簡單、最快速的方法,醫師以手指伸入直腸內去感覺攝護腺是否有硬塊或結節。
  • 抽血檢驗PSA指數:這是最穩定的診斷,PSA(攝護腺特異抗原)在攝護腺癌、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發炎等症狀時都會造成上升。正常PSA值為4ng/ml,一旦血中PSA值異常升高,應接受進一步檢查。
  • 攝護腺超音波:可觀察到攝護腺的大小、鈣化程度等,可以協助判斷是否有惡性的可能性。
  • 攝護腺切片檢查:用針取出一小部份懷疑的攝護腺組織檢體,做病理檢驗來確定診斷。
  • 電腦斷層攝影或核磁共振攝影:細膩多方位的偵測是否轉移至骨盆腔淋巴結或其他器官。

images (3)   

攝護腺癌的分期

    腫瘤的進展程度以TNM來分四期。(T:腫瘤,N:淋巴結,M:轉移)。

  • 第一期:沒有症狀、肛門手指觸診也摸不出來,通常是因為切除的攝護腺肥大組織所發現的。此時期的腫瘤只侷限在攝護腺內,沒有擴散到攝護腺以外的器官或淋巴結。
  • 第二期:肛門指診可摸到硬塊、血液PSA檢驗指數異常,但癌細胞局限在攝護腺內, 沒有擴散。
  • 第三期:癌細胞已擴散到攝護腺周圍的組織,包含貯精囊或膀胱。
  • 第四期:癌症已經轉移到淋巴系統、骨頭或其他的器官。

 

攝護腺癌治療

常用的方法有下列數種:

  • 攝護腺切除手術:手術治療只局限在攝護腺內,病患的術後壽命超過十年,沒有手術禁忌症。
  • 荷爾蒙療法:對於晚期攝護腺癌,實施切除分泌男性荷爾蒙的兩側睪丸,或採用藥物治療,如抗男性荷爾蒙藥物。
  • 放射線療法;俗稱放療。傳統放射治療需要將近九個星期的治療療程,目前大都採用接受骨盆腔照射合併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用來控制攝護腺癌,並減少治療時間。

  

攝護腺癌預防

  1.   有尿急、尿流變小、尿尿時間變長、尿不乾淨、尿血的情況時要趕快就醫。
  2.   定期接受攝護腺觸診, 五十歲以上男性要定期去檢查,早期的診斷可提高病患存活率。
  3.   定期接受PSA腫瘤指數篩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賴永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